每天耕最有趣、最实用的心理学。
生活中,有人总是有一颗担心不完的心,例如,对自己的事业担心,或者对家人、孩子担心。但是,长期的担心会让人感到焦虑、不安,会分泌大量的压力荷尔蒙,影响身体健康。那么,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,怎样才能从这样的“担心”的生命中解脱出来呢。
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,先爱自己
心理学上认为,担心是集体行动中个人敏感度较高的表现,对于敏感的父母来说,孩子比自己更重要,对孩子的生活也很关心。多数情况下,如果孩子不在身边,就会担心最近生活得好、钱不够、学习是否顺利等。
但是,这种担心不能给孩子实质上的帮助,反而会让孩子感到烦琐,影响自己的生活。因此,对于这样的父母来说,必须学习减少无谓的担心。请爱自己,珍惜自己的心情。经营自己的生活的话,孩子和家人也不会担心。没必要担心对方。
“控制欲”的作用
过分担心的现象在家人之间很容易发生,总是担心对方,害怕对方不好。但是,我们无视这样的事实,家人之间的界限是暧昧的,谁能为谁生活,更不能为对方决定。
我们长大后,思考等大脑机制已经成熟,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决定。这个时候,父母对孩子的人生干涉过多的话,总是想让孩子遵从自己的建议,是控制欲强的表现。
作为一个孩子,我们可以参考父母的意见,但不能失去自己的判断力。作为父母,不要打着“为了你”的旗号,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,把担心变成“控制”是不行的。
接受“操劳之命”,不要强迫自己改变
也有人认为即使自己知道,也不能忍受担心。遇到这种情况时,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,不要强迫自己不担心。
另一方面,心理学的“北极熊实验”指出,这件事频繁出现在头脑中,以至于不想关注某件事。如果你不想担心自己的任何事情,就故意抑制不住自己的思考,不太关心它,自然会减轻这些想法对我们的影响。
另一方面,他指出,心理治疗中的正念疗法也必须学习接受现状。当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时候,可以收获平和的心态,不为一些烦杂的想法所困扰。
因此,对于经常感到焦虑和忧虑的人来说,可以试着转换冥想、注意力,把自己的想法从无谓的担心中释放出来,减轻这些想法带来的负面情绪,从而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。
总体来说,盲目担心的思考习惯可以后天努力克服。把自己放在第一位,减少对别人的控制欲,学会接受自己的想法等方法,都能有效减少担心,减少无谓的担心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影响。
作者
第一心理主笔团
参考资料:
《行为学:控制》
微信公众号:第一心理